跳到正文

Hitachi

社会创新

积跬步以至千里 日立向脱碳化目标迈进

阳光、和风、雨露,千万年来,人类依靠大自然的宝贵馈赠,繁衍生息。1972年6月5日联合国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第一次人类环境会议,并通过了《人类环境宣言》。每一天,人们都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人类与自然的关系不只是“索取”,平衡、和谐才是共存之道。
在人类不断拓展生存空间、发展经济的过程中,能源消耗不断增大、二氧化碳排放量日益增多,全球气候变暖等环境问题不容忽视。

日立集团在全球范围内构建了环境管理体制。在“可持续发展战略会议”的统筹下,积极开展环保工作,并将更长远的未来纳入视野。在2016年发布的“日立环境革新2050”中,提出以实现“脱碳社会”、“高度循环型社会”、“自然共生社会”这一长期目标,并在各项事业的开展中积极融入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技术和举措。

灵活运用可再生资源

在人类使用的常规能源中,石油的形成至少需要200万年,而煤炭则需要上亿年。这些能源一旦消耗短时间内很难再生,生态环境没有替代品,用之不觉,失之难存。只有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才能更好地满足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近年来,随着对生态文明理念的理解不断加深,科学技术快速发展,人们对可再生能源的利用越来越广泛。


阳光

尽管太阳能在整个可持续能源发电中占比相对较小,但它具备增速快的特点,定能在碳中和能源的未来发挥巨大作用。
在遥远的英国锡利群岛,由于资源紧缺,岛民不得不支付高昂的燃料费用。日立与海外的合作伙伴共同加入智慧能源群岛项目,在岛上安装了约400kW的太阳能发电板,并在家庭中试验性引进了蓄电池、空气源热泵等各种各样的电力技术。日立的IoT平台,可以学习电力消耗的模式,优化整个家庭的电力储蓄及使用方法,并通过将其连入更广域的电网,对用电量进行管理。
这一机制结合了太阳能发电、蓄电池及智能供暖技术,不仅改善了岛上100户居民的电力效率,同时还能够为锡利群岛及英国本土的200家企业提供电力高效化方面的支持。


水能

水,同样是人类不可或缺的资源。日立开发了从水源保护、上下水道、到水循环・再利用中所需要的各种泵及水处理技术,而其中,泵制造的历史更是长达百年之久。并且在包括中国的“南水北调工程”等众多海内外项目中不断磨砺独家技术,以设计生产出既满足高性能的产品需求,又能节能减排的先进泵产品。
日立泵制造(无锡)有限公司先后参与了宁夏大型重点水利工程——红寺堡扬水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和固海扩灌扬水工程。在减轻环境负荷,保护地球的要求和呼声越来越高的今天,日立与合作伙伴携手努力,让绿水青山焕发出勃勃生机。


再生能源可视化

将再生能源的利用最大化,离不开量化标准。如何让量化标准做到更直观?2021年年初日立发布的“能源消耗可视化系统”将“通过数字技术测量用电量的智能电表”与“对数据进行安全管理的区块链技术”进行了结合。通过该系统,可以直观了解到各个建筑物及设备使用了何种可再生能源以及使用比例。
并且该系统在使用再生能源时,会显示“Powered by Renewable Energy(可再生能源供电)”,以强化企业的环保意识。


日立在中国减少碳排放的举措

从上世纪60年代进入中国以来,秉承“与中国社会共生”的态度,日立制定了严格的环境管理标准。
为减少由事业活动所带来的环境负荷,日立自2011年起将开展高品质环保活动且富有成果的事业所认定为“精选环保工厂&办公室”,根据各自特点制定认定标准,对积极改善和推进高效生产的旧工厂和自创建起就充分考虑环境因素的办公室都进行了认定。并将它们的优良措施在集团内部推广运用。
认定活动以年度为周期,通过认定的事业所每年也需要再次接受评估。这些举措在日立集团内部环保工作中形成了相互学习、彼此借鉴的良性竞争氛围。2019年日立在全球认定了72家“精选环保工厂&办公室”,其中有12家位于中国。


精选环保工厂事例


*2021年3月更名为“日立安斯泰莫汽车动力系统(广州)有限公司”

事例1 日立汽车系统部件(广州)有限公司*

该所自2018年起逐步导入高效节能LED灯,共计更换1528盏灯具,每年节电达555MWH。并通过对空压机产生的热能回收,用于车间活塞加工生产线涂层室,每年可减少用电量426MWH。此外,公司还导入离心过滤器,减少废切削液的产生。

事例2 日立电梯

2020年12月,日立电梯(广州)自动扶梯有限公司率先启用光伏发电设备,预计年发电量220万kWH,可减少CO2年排放量1370.6吨。在节能减排的同时还可在夏季将厂房温度降低3-6℃,改善了工厂作业环境。

注:系数CO2排放量系数依据使用日立碳中和调查表的2017年系数“0.623 [tCO2/MWh]”进行计算


一直以来,日立集团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致力于推进节能减排。日立的环保蓝图是将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环保价值都纳入视野,以全社会的福祉,全人类的QoL(生活质量)为目标的“大环保”。在发展OT、IT及产品、系统高度融合的社会创新事业的同时,积极响应碳中和号召,加大再生能源的利用力度。以“积跬步以至千里”的意志和决心,在中国向无碳化社会进发的路途中一路同行,贡献力量。


公开日期:2021年10月